servicing
the
factory
the
factory
减税费、降成本、缓期限、优服务……今年以来,上述高频词串联出一系列财税政策举措,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、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经营。
除了把相关政策落实落细,中央还要求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市县基层,为广大中小企业予以精准资金支持,帮助企业渡过难关。
“放水养鱼”成效几何?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,初步统计,今年上半年财政部牵头和配合相关部门出台了100余项应对疫情防控、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等优惠政策,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,极大减轻了中小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的税费负担,激发市场主体潜在活力,营商环境明显改善。
一项项政策红利,让不计其数的中小企业突围了疫情困局。然而,在给企业“输血”的同时,怎样让企业学会自主“造血”,才是后疫情时代新发展的题中要义。
放眼新一轮全球产业格局重构的当前,制造业无疑是未来经济竞争的主要舞台。天平的另一端,作为制造业中流砥柱的中小型企业,生产管理方式还较为粗放、松散,难以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匹配。将传统的制造业接入数字技术,通过数字化赋能,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效益,从而拓展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空间。这是企业纾困发展的更高层阶段——自我“造血”。